草原明珠巴林右旗点燃民族体育激情

  • 2025-07-23
  • 1

7 月 20 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赤峰市巴林右旗格斯尔体育公园盛大启幕,来自全区 12 个盟市的 3000 余名运动员、裁判员及各族群众代表齐聚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共同见证这场融合传统体育与民族文化的盛会。随着彩旗方队与各盟市代表团依次入场,五星红旗在国歌声中冉冉升起,开幕式文体展演《同心草原》《赤峰风韵》《奔向未来》通过蒙古族长调、安代舞、契丹战舞等艺术形式,生动展现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画卷。

作为本届运动会首个开赛的分赛区,巴林右旗在 7 月 20 日至 24 日期间率先开展六大特色项目角逐。赛马与赛骆驼作为蒙古族 “男儿三艺” 的核心项目,吸引了近 170 匹骏马和 98 峰骆驼同场竞技。在首日赛骆驼 3600 米项目中,巴彦淖尔市选手陶格陶布以 7 分 09 秒 50 的成绩拔得头筹,其坐骑 “追风驼” 凭借稳健步伐赢得观众阵阵爱游戏(ayx)中国体育喝彩。驼球这一国家级非遗项目成为焦点,来自包头、呼伦贝尔等 6 个盟市的代表队驾驭骆驼展开激烈对抗,球员手持球杆在沙地上飞驰,展现了蒙古族牧民的骁勇与智慧。值得关注的是,通辽市代表队在赛马项目中表现亮眼,选手腰斯吐与战马 “小后旗” 斩获传统走马 3200 米一等奖,其精湛骑术被誉为 “草原骑士的典范”。

草原明珠巴林右旗点燃民族体育激情

二、民族文化与现代体育的深度融合

赛事选址巴林右旗并非偶然 —— 这片拥有 10256 平方公里土地的草原明珠,不仅是蒙东地区最大的跑马场地所在地,更承载着辽代契丹文化、红山玉器文明等深厚历史底蕴。赛场周边设置的 “非遗文化长廊” 展示了巴林石雕刻、蒙古族勒勒车制作等技艺,观众可近距离观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现场创作。赛事期间,当地还推出 “体育 + 旅游” 精品线路,游客可前往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探寻野生斑羚、金雕等珍稀物种,或在巴林右旗博物馆欣赏辽代契丹文哀册、红山文化玉鸮等国宝级文物。

三、民族团结的生动实践

赤峰市副市长杨牧在开幕式致辞中强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 “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重要平台”。本届赛事通过跨民族组队机制,鼓励汉族运动员参与民族项目,如塔哈尔球(蒙古族藤球)、风筝表演等,促进各民族在竞技中增进友谊。来自鄂温克族的裁判员孟和表示:“看到不同民族的运动员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这正是运动会的意义所在。” 赛场外,巴林右旗各族群众自发组织 “草原美食节”,手把肉、哈达饼等特色小吃与马头琴悠扬旋律交织,形成 “全民参与、共享盛会” 的浓厚氛围。

四、传承与创新的双重使命

本届运动会在保留传统竞技性的同时,融入现代体育元素。例如男儿三艺中的射箭项目引入电子靶系统,既提升比赛公平性,又通过实时数据直播增强观赏性;塔哈尔球规则优化后,将比赛时间从每局 20 分钟缩短至 15 分钟,更贴合现代观众观赛习惯。巴林右旗文化旅游体育局负责人介绍,赛事期间同步启动 “民族体育进校园” 活动,200 余名中小学生走进赛场体验搏克、布鲁等项目,“我们希望通过‘以赛促教’,让民族体育从草场走向课堂,从传统走向未来”。

五、未来赛程与全民期待

7 月 26 日,本届运动会将在赤峰体育中心举行主会场开幕式,届时 18 个竞赛项目和 12 个表演项目将全面展开,预计吸引 3 万名观众到场。作为历届规模最大、项目最丰富的一届,赛事不仅是体育竞技的舞台,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场。正如开幕式上运动员代表宣誓所言:“我们将以体育为纽带,让团结之花绽放在北疆草原。” 随着巴林右旗赛区赛事的顺利推进,这场跨越草原与历史的盛会,正书写着新时代民族体育的新篇章。